口吃主要表现为发音的延迟与异常,发音的发展速度低于相应年龄,说话吐词不清或发音错误。是否存在以下问题:
√ 以两个字或者更多字为单位进行重复,有2%或者更多的单词被重复,重复过度增加,且以央元音(a)来替代单词中的其他元音,声音非常紧张;
√ 2%或者更多的单词被延长,而且延长超过1秒;
√不恰当的停顿,时间超过2秒;
√ 不流畅时伴随面部动作,如眨眼睛,唇部或下颚的颤抖,以及其他挣扎现象;
√ 对说话的情绪反应和逃避行为;
√ 以口吃作为其他能力不足的借口,心理负担重;
√ 言语破裂的频率和严重性随说话情境改变而改变(人越多,越着急时口吃现象越严重)。
造成口吃的问题成因:
1、遗传因素:口吃患者家族发病率可达36%~55%,故有人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可能为单基因遗传。有人发现的孩子口吃是有家族遗传史,主要外因是学习语言的环境不佳,如父母口吃,或父母口语快、含混,儿童不易模仿等。
2、精神因素:儿童口吃往往发生在急性或迁延性精神创伤之后,因而不少学说认为精神因素可能为口吃的重要发病原因。有的儿童因为受到家长、老师或周围一些人的严厉惩罚或训斥,使精神突然受到严重打击,由于这种恐惧的情绪或惊吓引起了口吃.。精神紧张、焦虑等也会导致口吃现象。
3、躯体因素:先天的发育不良也引起口吃。如胎儿期母体患妊娠毒血症、出血或躯体性疾病,或发育过程中患某些传染病使神经系统功能弱化,言语功能受累而致口吃。
4.外界因素:强行纠正左撇子也会造成口吃。
5.模仿因素:模仿别的口吃患者。如小时候听到别的口吃患者说话觉得好玩就跟着模仿,结果自己养成习惯也变成那样了。
6.方言性口吃:儿童学语期间改变方言,或兼学两种以上不同方言,可致口吃。
7.思维过速性口吃:因思路宽阔迅速,致使口齿追随不及,造成口吃。 口吃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愈发的不自信,导致不喜欢开口说话、不善于跟别人交流等,从而养成孤僻、怪异的性格。
矫正年龄:正常儿童我们建议6周岁以上才进行口吃矫正干预。 成人及早发现及早进行矫正。
矫正方法:根据不同年龄段口吃特点,安排针对性学习内容,包括:心理辅导,气息训练,发音肌肉协调性训练,社会性景模拟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