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网站新闻 > 教育新闻 >  吉林省2018年实施高考综合改革

吉林省2018年实施高考综合改革

发布时间:2016-10-11 08:52:38   作者:  来源:吉和网  浏览:   【】【】【

《吉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已经公布, 2018年实施高考综合改革。考试内容上将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高考统考科目继续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

“新高考”将如何落地?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怎么考?有没有变化?学校怎么“动”?这些话题成为考生和家长的关注焦点。

吉林省高考怎么改?

2018年秋季启动 调整科目和分值

调整高考招生考试科目和分值。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从当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考生高考成绩由国家统一考试科目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选考科目成绩构成,满分750分。国家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单科满分150分,不分文理。外语提供2次考试机会,学生选取1次较好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选考科目为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学生自主选择3科作为等级性选考科目。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单科满分100分。等级性选考每年组织1次,高中生在校期间只参加1次等级性考试,逐步探索为学生增加等级性考试机会的办法与措施。

实行多元录取机制。2018年起,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研究提出对考生至多不超过3门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选考科目要求以及考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学生只要1门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选考科目符合要求即可报考。逐步实行基于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成绩、考生自主确定选考科目、高等学校确定专业选考科目及其他选拔条件需求、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配套改革1:2016年年底出台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

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规定,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考试。通过学业水平考试,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合格性考试设置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14个科目,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内容,考试成绩合格是高中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其中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科目由省教育厅制定统一要求,各市(州)和梅河口市、公主岭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等级性考试设置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自主选择。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和选修内容,等级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2016年年底出台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2018年秋季入学新生执行。

配套改革2:2021年起学生综合素质纳入高考录取

规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2016年年底出台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由学校指导学生自我记录与申报,学校建立学生真实、完整和规范的电子评价档案,在全省统一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数字化服务平台公示。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细化机制,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参考。2018年起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材料在高校自主招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中试用;2021年起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材料在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中使用。

改革有何影响?

增加学生选择权助推办学多样化

据吉林省一位资深教育界人士介绍,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打破了以往高考“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格局。“增加了学生选择权,既充分尊重学生选择考试类型、考试科目、考试时间、考试次数的权利,同时,也充分尊重高校选择不同招生模式、选择不同考试科目的主体地位。”这位资深教育界人士介绍,实施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后,将是发展高中阶段多样化办学前所未有的好时机,目前全国上下“千校一面”的状况或许将迎来新变化。学生生源好,定义为升学类型;还可以定义为特色类高中,或者艺术高中、科技类高中特色发展。  

未来高职高专院校进行独立的招生考试将成为趋势,这也为更多的学生打通了升学的通道,越来越多的考生和家长将不再把目光仅仅投向普通本科高校,而是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学校。而这也将促使高中在办学方面越来越重视特色定位。也能够助推高校的学科发展和专业发展。

快速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