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养?"?孩子到底伤害了谁
穷养
你被穷养过吗?小时候的你对穷养有什么样的体会?
孩子渴望因为相同而获得归属感,因为有东西分享而获得成就感,因为物质贫乏见识缺乏,孩子被排斥与嘲笑,会影响他的一生。物质的绝对缺乏,却希望孩子拥有充实的心灵,即使教育大师也无法做到。
我们当然不是鼓励孩子因为物质去攀比,但是穿着不合时宜的衣服,春游的时候没有一点零花钱,提出一点小小的愿望都被艰苦朴素的说教压制,这样的过度 " 穷养 ",会让孩子在相处过程中自卑感与孤独感增强。
恋爱时偏向选择实用的花费
男孩子心理的挫折更容易指向孤僻、自卑和暴力倾向,被同龄孩子嘲笑,群体内排挤、孤立就很容易出现,被女孩子看轻,会影响成年后恋爱、择偶、组建家庭。
比如下面这个小故事
茜茜的先生小时候,家庭条件很一般,但也没有到差的地步,八十年代父母都是产业工人算是衣食不愁。但是,茜茜的公公婆婆很好地贯彻了儿子 " 穷养 " 的思想,从小给孩子灌输的思想就是家里没钱。
茜茜和先生逛街的时候想要一个稍贵的糖人,虽然先生各种不乐意,但是茜茜还是如愿拿到了心仪的鲤鱼糖人。
但是那天,她的先生在接下来的逛街中没有了好脸色、摔脸子、耍脾气。两人吵了起来,茜茜哭了一下午,甚至动了打掉孩子离婚的念头。
茜茜的先生在大学期间,是很精神帅气的小伙子,成绩好年年拿奖学金,却一直没有谈恋爱,很大原因是因为自卑。
由于从小被爸爸妈妈贯彻了 " 穷养 " 的思想,家里没钱。以至于多年之后自己有了小家庭的时候,也会顺其自然的秉承这种观念,觉得这也不该花那也不该花。
穷养的孩子就好比:大象小的时候力气小被拴在木桩上,拼尽全力也逃不开;思维定势延续到了壮年,力大无穷的大象还是会被一个小小的木桩拴住,并不想要逃脱。这样的人生格局,怎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不过好在茜茜和先生经过多年的 " 冲突 " 在培养孩子方面出奇地达成一致,学钢琴、读书、画画,定期出门旅行开阔视野。不希望孩子再有 " 穷养 " 的后遗症,有更开阔的视野,对生活有更积极乐观的品质要求。
还记得刘墉先生说过的话吗
劝告:想 " 穷养 " 孩子,特别是男孩子的父母,只有挫折没有满足的教育方式,在孩子没有成形的心灵中种下 " 穷的种子 " 是一种不可估量的负能量,定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至于长大后的变化,不是不可能,但会因人的际遇,个人与环境的情况而不同。
没有行过万里路,胸中没有丘壑,如何能够指点江山;没有体会过心里的富足与分享的喜悦,怎会在成年后学会关爱与给予?所以家长们在你家小小男子汉人生未定型之前,拥有 " 适当满足、量力而为、扩大视野、开阔心胸 " 的教育观念才不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