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网站新闻 > 本地新闻 >  长春红火米线店地址-万宝街和开源街交会处

长春红火米线店地址-万宝街和开源街交会处

发布时间:2013-12-06 09:07:34   作者:  来源:新文化报  浏览:   【】【】【

新闻回放:长春市万宝街和开源街交会处,有一间名叫“红火米线”的米线店。这间只有4张桌子的小店,承载着店主一家三口的梦想———让女儿有一天能自己走路。女孩名叫张倬,今年7岁,身患脑瘫。几乎每天她都要去医院进行康复训练,每个月的费用至少要4000元。为了攒医药费,爸爸妈妈从松原来到长春开店卖米线,但一天至少要卖上150碗才够孩子训练的费用和店里的支出。得知他们的情况,有客人特意赶到店里看看孩子,吃碗米线,献出爱心。本报也发起呼吁,请您到店里吃碗米线,帮一帮这努力坚强的一家人。

  一家三口的梦想、米线店里的坚守和感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4日的110碗刷新了米线店开张两个月以来的“单日纪录”,昨天,中午饭口过后,碗数就过百了。食客络绎不绝,门口竟然出现了排队的情况。

  “吃米线,帮帮忙,看看孩子。”这是大伙口中频率最高的一句话。人们还纷纷送上祝福:“红火米线,名字真好,生意会红火的,你们的日子也会红火的,会好起来的。”

  听了这句话,妈妈孙立杰失声哭了。昨日一天,小店共卖了138碗米线,收入……12000元!

  从爱心食客到志愿者

  “从没感觉这么富足过,特别踏实”

  董晓又来了!4日,她带着7岁的儿子来店里吃米线,昨天,她是来做志愿者。

  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赶紧拿出报纸看,“今天人一定多,我得去帮忙。”董晓是做导游的,冬天没有接团的时候就照顾儿子,前天母子俩来店里时看到了张倬,“很心疼。”

  昨天上午9点,董晓就到了,比店里平常开业还要早一个小时。她还给小张倬带了本童话书和一大包好吃的,另外还有一个拍手器。董晓告诉张倬,“有事挥一挥,妈妈能听到,也可以锻炼手部。”

  不一会儿,来吃米线的人就挤满了小店。她挽起袖子,就帮着忙活开了。“我家以前开过饭店,忙忙乎乎的就一天。没事,人多不怕累。从没感觉这么富足过,特别踏实。”扫地、撤桌、点餐、刷碗……一直忙到晚上6点。“一看到这么多人来,我可开心了,觉得孩子可有希望了。”

  烧烤店的店主主动帮忙

  “中午可以把场子让出来做米线”

  一位在八里堡开烧烤店的先生昨日赶到店里,他说,烧烤店做夜场,有40个左右的餐位。“中午可以把场子让出来做米线,这样就有场地了。”

  爸爸张锦奇听了,愣了一会儿,说,“幸福来得太突然了。”

核心提示:4日的110碗刷新了米线店开张两个月以来的“单日纪录”,昨天,中午饭口过后,碗数就过百了。食客络绎不绝,门口竟然出现了排队的情况。“吃米线,帮帮忙,看看孩子。”这是大伙口中频率最高的一句话。人们还纷纷送上祝福:“红火米线,名字真好,生意会红火的,你们的日子也会红火的,会好起来的。”

向你们的爱心致敬———

  来兑现“承诺”的调料行业务员

  “免费提供醋,还有鸡精”

  昨天,店里迎来了“老”客人———光复路一家调料行的业务员史先生。他说,前一天的米线没吃够,带着朋友,又过来了。

  他来兑现承诺,“免费提供醋,还有鸡精。”他说,这样夫妻俩能缩减一些成本。之前,小张倬对他的手机就很感兴趣,他拿出手机,坐在沙发上,逗张倬开心。

  一旁的妈妈笑着说:“等她跟你熟了,就上手抢了。”一屋子的人都笑了。

  打车来“踩点”的小郭和小王

  中午同事们要“组队”一起来吃

  10时左右,两个年轻女子走进米线店,她们是小郭和小王。小王说,两人在工农广场附近工作,打车来到了店里,同事们都知道米线店的故事了,中午要“组队”一起来吃。她们是来“踩点”的。

  附近吉大一院的护士

  帮同事订餐,要了20碗米线

  一位身穿黑色外套的女子走进店里。她姓陈,是附近吉大一院的护士,她来帮同事订餐,米线20碗。这样的订餐数额,对于这家小小的米线店来说,算是有些“庞大”了。来帮忙的宋超咬咬牙,接下了单子。后厨的张锦奇接到通知,他用搭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擦头上的汗,说了声,“开做”。

  74岁的老教授

  带着两个学生赶到店里

  中午,米线店里出现一位老人,她今年74岁,姓雷,来自四川,在长春住了50多年,口音还没变,是吉林大学的一位老教授。她说,早晨看了报道,带着两个学生,从朝阳桥赶到了店里。“米线挺爽口的,四川的都比较细,他们家的米线挺筋道。”

  趁午休赶到店里的张先生和同事们

  等了半小时才排到座位

  趁午休,张先生和同事们赶到了店里,车程半小时,到达时,店里仅有的四张餐桌旁已坐满了人。耐心地等了半小时,一张桌空了出来,加了两张椅子,6个人围坐在4人餐桌上,对着3大锅米线开动了。

  长春市第十七中学的学生

  来米线店庆祝生日

  吃米线的队伍中,有一伙儿高中生,4个女孩,是长春市第十七中学的学生。

  邢璐18岁,读高三。她说,在媒体报道之前就已经是米线店里的常客。看到报道后,邢璐和同学们才知道了张倬的故事。昨天是她的生日。“有两个同学没来过,我把她们带过来,庆祝生日,我请客。”

  腿不大好的老人

  从同志街一直走过来看孩子

  下午两点,店里进来两位老人,进屋赶紧坐下。两个人是同事,男的腿不大好,女的家住解放大路和同志街交会处附近,两个人对万宝街不是特别熟悉,干脆从同志街沿着解放大路一直走过来,找到万宝街,又沿着万宝街去找开源街,“走了差不多一个小时。”两人说,在媒体上看到了孩子的事情,特别着急,就想看看孩子的状况。点了米线。吃完了就坐在屋子里等张倬做康复训练回来,从下午两点一直等到了四点十五分。

  进屋就掏钱的中年男子

  “只给我一杯白开水就好”

  下午3点,小店来了一位中年男子,进屋就掏钱,“米线来不及吃了,把钱先付了。”说完塞了50块钱给张锦奇。屋子里的人都愣了。男人塞完钱,就要走,被大家拦住了,张锦奇说,“您别着急走,坐一会儿暖和一下吧。”男人摆摆手,“不用,不用。”

  “别,我们给您做米线,实在来不及,喝口水也行啊。”男人点点头,“好,那我喝口水。”张锦奇拿出了饮料和矿泉水,“不喝不喝,只给我一杯白开水就好。”

在这个冬天里,让爱延续下去.............温暖整个冬天!

快速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