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学生不适应北方气候
来自南方的大学新生,反映最不习惯的就是东北气候,其次是饮食和洗澡,此外,人际关系、作息时间等问题也出现在新生不适的榜单中。
范梦梦,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大一新生,来自海南的女孩。“来之前有思想准备,但是到了以后才知道,跟预想差得太多了。”范梦梦说,最让她难以适应的就是东北的气候,“白天特别热,到了晚上冻死人,昼夜温差能有十几摄氏度,我和一起来的老乡都震惊了……”她告诉记者,海南一年四季都很温暖,冬天也在零上10℃左右,平时昼夜温差都在5℃以内。
除了昼夜温差大,东北的天气比较干燥,风沙也比海南大得多。“空气湿度不够,我嗓子特别不舒服。”范梦梦说,东北的饮食也有些不适,“这里买饭给的量都特别大,刚来时点了很多,后来都浪费了。饭店做东西经常放辣椒,我不吃辣的,所以不太习惯。”
如今的范梦梦已经习惯了东北的生活,对于即将到来的冬天,她很是憧憬:“天冷我就穿棉衣,盖厚厚的被子,吃的我已经适应啦,最期待的就是冬天的大雪,我来东北最憧憬的就是看雪。”
与范梦梦一样,来自湖南的王雪也对东北的气候表示强烈的抗议。“我早上出门穿着厚厚的外套,到了中午又热得不行,我天天背着大书包,就是为了装外套。”
“还有洗澡,也是大问题……”王雪说,她到长春两个月,从来没去过浴池,都是在卫生间洗的。“东北的澡堂都是公共的,太尴尬了,我宁愿自己在卫生间洗。而且在老家都是每天一洗,到这边没有条件啊。”
来自贵州的小伙子王成楠介绍,家乡秋季的雨水比较多,每天的温差很小,而东北的气候让他有些难受。“对我来说,关键是吃的不习惯。”王成楠说,到学校两个月来,他已经瘦了五六斤。“家乡菜比较重辣椒,东北的菜就很咸,我不怎么爱吃。”王成楠说,室友都是东北人,总带着他吃饭,“现在也能吃点酸菜了”。
老家在江苏徐州的贺先生1997年来到长春求学,毕业后在这里工作,如今在长春生活了16年。谈起当年上学时的不适,他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气候,而是饮食。
“大白菜、辣椒竟然能生吃,真是太神奇了!”贺先生说,他最受不了的就是东北的酸菜,“刚来时同学领我去吃酸菜,当时我差点吐了。”
转眼16年过去了,虽然贺先生还是不吃酸菜,但早已适应了东北的生活。“现在回老家反而不适应了,每年过年回家都冻够呛。”
根据自己多年在北方生活的经验,贺先生给南方的孩子提出了几点建议:北方空气比较干燥,多注意皮肤护理,多喝水;饮食上口味偏重,而且量都比较大,所以点菜的时候别点太多;东北人说话嗓门大,有时像吵架,刚来的时候可能会不适应;最重要的是要互相理解,慢慢都能适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