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学奥数
其实不然。奥数仍然是属于数学这一门学科。熊斌指出,奥数实际上就是平常数学课上所不讲、也没时间去讲的一些数学分支的基础内容,比如图论、组合数学、数论,以及重要的数学思想,比如化归思想、构造思想、特殊化思想、归纳、算两次等等。
"这些领域的基本方法和简单应用是不需要专门的数学工具的,而且带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游戏性,这些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拓展他们的思维和知识面很有帮助。"熊斌认为,学奥数的本意是用来激发孩子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拓展孩子在逻辑思维、推理、计算、空间想象等方面的能力。
仅5%的学生适合读奥数
既然奥数有着这样的非凡魅力,是不是适合所有的小孩?答案或许让很多人觉得"好失落"。熊斌说,这种学生一般仅占到5%。
在他看来,奥数适合学校课堂上的数学学得相对比较扎实,学有余力,且对数学有一定兴趣的学生。此外,适合学奥数的学生之间是有差别的,奥数学习也必须分层次、分难度,根据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内容和难度,因人因地因时而宜。
奥数并不是"提前学",更不是"数学中的杂技",本质就是课堂外的数学,既是课堂的提高和深化,又是拓展视野的数学园地。因此,熊斌不赞成本末倒置的做法,如果平时数学课都没有学得比较好,那么,学奥数无异于多花时间、花力气、花大钱还是于事无补。
据介绍,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下一步可能争取推出一个测试评估体系,一个孩子是不是适合学习奥数,通过测试评估,或可以起到一些参考预判的作用。
不该成"小升初"的敲门砖
如今,熊斌的另外一个新职务是华东师范大学新任招生办主任,对于奥数的过热、奥数的异化也有着自己的看法。
对于奥数热,与奥赛一度是选拔人才的捷径分不开。每年,北大清华都会让很多奥赛金牌学生免试入学,而全国各地的重点中学也纷纷用奥赛成绩作为入学测试的标准之一。据介绍,这些年,全国奥赛已经逐年取消了高考加分,保送名额也从过去的1200人逐年减少,明年,这一数值将减少到60人。熊斌看来,这是一件好事:给过热的奥数降降温,不仅是在给普通孩子"松绑",还能真正吸引那些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继续探究数学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