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网站新闻 > 教育新闻 >  教师节拟改为每年9月28日为教师节

教师节拟改为每年9月28日为教师节

发布时间:2013-09-09 09:14:44   作者:  来源:新文化报  浏览:   【】【】【

国务院法制办近日公布《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对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四部法律相关条款进行修订。意见稿中拟规定,每年9月28日为教师节,经研究测算,孔子诞生于公元前551年的9月28日。

 赞成
  给教师节注入了文化活力

  教师节改为9月28日具有很强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其一,能更好地纪念孔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教师节、美国加州、马来西亚及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教师节都定在9月28日,以示对孔子的纪念。我国是孔子故乡,更应与全球华人同步,举起纪念旗帜。
  其二,能丰富教师节的历史文化内涵。当初定9月10日为教师节,是考虑到全国大、中、小学新学年开始,学校要有新气象,新生入学开始即尊师重教,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气氛。没有文化内涵的节日容易异化、物化、空洞化。将教师节改为孔子诞生日,可赋予教师节2500多年的文化底蕴。
  其三,对教师坚守师德底线也有促进作用。个别失德无良教师,极有可能唤醒自身内在的道德与良知,唤醒自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担当和身体力行。
  此外,与国庆节临近的教师节,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尊师重教氛围。9月10日教师节,既无特定形式和纪念活动,也因刚开学而无暇过节,对教师来说形同虚设,社会影响力也不够,改为9月28日,能与中秋国庆假期有一个衔接,对教师而言能更加方便地休假,且过节气氛更浓;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对社会而言会更加重视。
  有人或许会问:改日期能使教师节彻底风清气正吗?能完全挽回师道尊严吗?事实上,寄希望于一个小小的节日纯洁教师队伍,终结失范乱象,未免要求太高,任何事情都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反对
  有浪费立法资源嫌疑

  教育法律修订和修改,是法律本身适应实际发展需要的必须,是法规自身完善的需要,也是为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保障的必然要求。比如此次修改中所增加的“校长任职资格要求”、“提高民办校地位”等条款,无疑都是顺应形势、完善机制、提高教育水平的利好之举。然而,关于将教师节由9月10日改到9月28日的拟定意见,却着实让人有些费思量。
  之所以拟定将9月28日作为教师节,理由无非两条,一是9月28日是推算出来的孔子诞辰日,用9月28日做教师的节日,可以增加传统文化含义;二是9月10日刚刚开学,教师通常忙碌于开学的各项工作,很难有时间与心情享受节日。
  分析起来,这两条理由都难免有所牵强。一方面是孔子的真正诞辰日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有9月28日说,也有10月9日说。拿一个2500多年前的不确实的日期,来代替法律中的明文规定的日期,多少有些难以服众。况且,教师节日期老子的诞辰用得,何以孟子的诞辰用不得,其他教育和教育机构开创者,比如造字的伏羲、仓颉的诞辰用不得?
  另一方面,教师节不一定非得教师闲下来了才能过,节日是一个尊师的象征,开展相关庆祝活动,与教师的“忙碌于开学的各项工作”并没有本质冲突。现在教师节收礼送礼俨然成为风气,正如网友质疑的那样,改到9月28日过教师节,其时与中秋与国庆相近,教师收礼岂不更有理由和时间?
  法律是权威的,不是说改就改的,特别是9月10日过教师节,本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妥,也没有什么与现实脱节严重之处,实在没有必要修改。否则,将执行了29年的教师节改日,将29年的习惯打破,难免给人留下折腾和立法资源浪费的嫌疑。

观察
  改日期和重内涵并不矛盾

  教师节改期,网上热议一片,反对者无非认为,改日期是形式大于内容,没有必要,有这个功夫不如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深化教育改革、强化师德等。笔者认为,教师节改日期和重内涵并不矛盾,不要人为割裂,而且良好的形式还能够促进内容的发展。
  首先,改到9月28日已是月底,老师们的开学工作告一段落,且能与中秋国庆假期有一个衔接,能使教师节更符合节日文化功能。其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9月28日定为“世界教师节”,作为孔子的“原产地”,却将这一宝贵财富摒弃在外,于情于理于将来,都说不过去,更重要的是,将孔子诞辰定为教师节无疑给教师节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虽然孔子思想和论述难免有时代局限和封建糟粕,然而其作为思想家、教育家的地位也是举世公认“万世师表”。孔子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现在看来都不过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当今教学改革的方向,倘若与时俱进,和现代教育事业有效结合,将大力推动教育改革的长远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关乎一个民族的未来,教师职业的本质属性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毋庸讳言,眼下部分老师以权谋私、道德败坏、师德滑坡令人愤慨和担忧。将孔子诞辰作为教师节,让教师节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符号,而是提醒教师们敬畏并恪守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君子三省其身”,坚守职业道德底线,从而重塑教师职业的尊严与魅力;公众可借此重温孔子的教育思想,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重视教师群体的权益保护,提高教师尤其是一线、农村基层教师的待遇和声望。因此,将孔子诞辰作为法定教师节,表明中国社会更加认识到了孔子对中华民族的价值,是中国传统、中国教育的理性回归。良好的“形式”是丰富内涵的外在体现,良好的“开端”更是成功的一半,让教师节的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相互依存,相互推进,从而实现教育兴则人才兴、人才兴则民族兴的美好图景。

 

快速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