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拍摄纪录片《舌尖上的吉大》
“我是做学生工作的,所以,偶尔会听到一些同学对食堂的吐槽。”负责拍摄工作的吉林大学学生会指导老师刘思铭说,同学们对食堂的建议,主要集中在菜价贵、高峰期拥挤、菜式变化少这几个方面,“我们作为连接学生与学校间的纽带,与后勤部门沟通,去解决学生们反映的情况。后勤集团为此进行了努力,针对菜式变化少,不断推陈出新;针对高峰时段拥挤,中心校区专门加盖了一个目前为止校区内最大的食堂;针对菜价贵的问题,虽然后勤部门对物价上涨很无奈,但是已经承诺尽量不涨价,保证基本伙食低价。”
《舌尖上的吉大》这部纪录片,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面世的,目的是为了创新学生管理方式,改善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增进学校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化解矛盾。“另外,记录学校食堂从原材料采购到制作的全过程,让同学们在食堂吃得放心。”刘思铭说,《舌尖上的吉大》的前期策划是从去年年末开始的,经过调研确定拍摄素材后,于今年5月4日开机,6月5日完成拍摄。6月26日的毕业典礼上,《舌尖上的吉大》进行了首映,成为学校送给毕业生的珍贵礼物。毕业典礼上打出的这道“美食牌”,定格了在场毕业生们“舌尖上的记忆”,更增添了他们对学校的难舍和感恩之情。 7月2日,视频上传到优酷网上,进行了网上首映,很快,多家媒体进行了转载。
对于吉大毕业生韩威来说,食堂记录着他的幸福时光。“江浙窗口的江南小炒、西湖醋鱼段,是份饭里最实惠、最好吃的菜。新食堂里广东窗口的金针肥牛、山西窗口的烤鱼,价格虽然贵点,但是在改善生活的时候,跟女朋友一起吃这两道菜,既美味,又幸福。”韩威说,食堂所有的美食当中,女朋友最喜欢吃排骨米饭,但是现在他回到了河南老家,女朋友留在长春读研,他们很难再像从前那样,面对面一起吃饭。“有时间再回到学校,第一个去吃的,还是排骨米饭,那种味道,我永远忘不了。” 另一位吉大毕业生小程,已经到深圳工作三年了,回忆大学食堂带给他的味觉,既纠结又怀念,“翻来覆去都是那几样菜,我一吃就是四年,离校那年,菜式开始多了。”小程是广东人,口味比较清淡,当时食堂的很多菜他都吃不惯。但是他回到广东的这几年,做饭的时候,会特意去效仿食堂的味道,“那是属于大学时代的味觉记忆,记载着我曾经远走他乡的青春。”小程说,大学食堂的味道,现在回味起来,是一种成长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