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教辅书深受大学生喜爱
“爱看书的人,并不是因为觉得看书有用才去看,而是因为看书能让他感到快乐。”文然说,读书时,不要去想着获取立竿见影的效果和价值,一定要摒弃阅读实用主义的态度,要读自己喜欢读的东西,只要喜欢,就可以去读。
陈武军发现,现在阅读传统书籍的人在渐渐变少,“阅读能够带给人的是领悟和思考,而非仅仅猎取信息。”
陈武军建议,如果纯粹地去阅读经典,可能会一时间读不进去,“先读一些有意思的,比如人文、文化类的,形成阅读的习惯后,再继续深入阅读。” 文然对大学生们的建议是,应该读一些经得起历史考验、大家始终都能够认同的书籍。“另外,对于文科生,基础的书籍应该去了解,比如文史哲。”
教材、教辅书居多也有部分畅销书
吉林财经大学大一男生寝室里,许大鹏的书架空荡荡,寥寥可数的几本书摞放在电脑桌上,仔细一看,都是教材。“我看书比较少,就算要看,也是去图书馆借。”许大鹏一边专注地玩着网游,一边解释。
记者先后走访5个寝室,观察了20位同学的书架,这些长度约为1米的书架上,教材、教辅书占据着大约三分之二的位置,只有少量几本课外书籍。一个大二女生的书架上,还用三分之一的位置摆放着高中的教材,“大一入学考试时要用,就带来了,然后就一直放在这。”
什么样的课外书籍能够抢占书架上的稀缺“地块”?新闻专业大二的女生魏滢哲,选择的是张爱玲、张小娴、汪国真、席慕蓉等名家的热销作品。
同寝的徐贺超,则是另外一种读书风格,她的书架上,四本课外书籍是韩国的畅销书以及摄影教材。这几本书都是她从图书馆借的。“我看韩国读物,是受韩剧影响,学会了点韩语。看摄影教材,是因为我学的新闻专业需要,但借了之后也没怎么看。”徐贺超说,她很少看书,偶尔看书是基于想了解什么东西,所以,她几乎不买书。
隔壁寝室的女生宋子暄,书架上只有两本与教材无关的书,一本是《裸妆秘笈》,为了学习化妆;另一本是《人性的弱点》,是同学推荐的。她的一位室友的书架上,课外书籍全部是工具书,《新手学电脑》、《会计入门一点通》和英语四级考试教辅书。大二女生李宛鸿书架上的课外书全是畅销书,包括莫言的《丰乳肥臀》,及一套纯爱系列小说。 这20位同学的书架上,柴静的《看见》、冯唐的《三十六大》、宋鸿兵的《货币战争》等畅销书有幸“上座”。除此之外,也见到了《国富论》、《资本论》等理论性书籍的身影,但拥有该图书的学生表示,“这样的书比较枯燥,啃不进去,一直摆在那没怎么翻。”
什么方式读
从图书馆借或网购基本不逛书店
通过采访,记者发现,这些大学生在书籍的获取方式上,绝大多数都倾向于在图书馆借,很少有人拥有私人藏书。“看一遍,知道大概意思就行了。”一位同学解释说,书看完了就送回图书馆,既方便又省钱。
旅游管理专业大二女生展胜男的书籍来源,基本全部来自图书馆,她每个学期大约会在学校的图书馆借20多本,这些书以教辅类书籍为主,其他的就是杂志和文集。
李宛鸿在图书馆借的书相对来说要多一些,每学期会借40多本,但多数还是和课程有关。李宛鸿说,在图书馆选书时,看到比较感兴趣的书名,或是喜欢作家的作品,也会借回来看一看。
魏滢哲的观点则与大多数同学不同,她在寝室的书架上摆放的书籍都是她自己买的,她说,每年她花在购买书籍上的钱,至少要2000元,“我看书比较随意,不喜欢借书,这样会有时间的约束,也不能自己收藏。”她买书的方式,基本上都是通过网上的图书商城。其他几位喜欢购买书籍的同学也表示,他们也更倾向于网购,平时基本不逛书店,“网上书店比实体书店便宜,而且还能送货上门。”
在记者问到如果在纸质书和电子书当中选择其一进行阅读,会如何选择时,几位同学表示,更喜欢电子书。大一的姚臣城书架上只有两本老师特别推荐的课外书,除此之外,他再没有买过、借过其他书,他说,纸质书太麻烦,而且携带不便,翻得比较费劲,他平时看书,基本上都是通过手机、电脑、iPad等电子数码工具,登录红袖添香、新浪读书等阅读平台。 姚臣城的同学邓志伟是一名“手机党”,他手中拿着一部智能手机,下载了手机阅读软件,一有空就看网络小说。“从上高中开始,我就看电子书,这比纸质书更容易阅读,一目了然。”邓志伟说,看纸质书还需要灯光条件,电子书就没有那么多要求,只要充足了电,看到后半夜都可以。
如何安排阅读时间
太忙了、活动多阅读量明显减少
大学生们每天的阅读时间是如何安排的?“平时睡觉会看一看,但有时候太忙了,就不看了。”这是大一男生周爱博给出的答案。不只是他,在采访中,每一位同学的回答,都与之相似。
“我参加了学校广播站,还报了很多社团,除了上课,平时我录节目、演出、参加各种活动……时间排得特别满,根本挤不出时间看书。”姚臣城一边忙着手里的网游一边说。
“上了大学,阅读量明显减少了。”周爱博说,上课之余,他们踢球、听报告、谈恋爱、做兼职……各种活动应接不暇,只好把读书这回事关在门外。“而且我们到了大学之后成了‘跑班制’,每天要把大块的时间花费在路上,这也占用了读书的时间。” “读书这件事,在学生中的地位越来越低。”吉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陈武军指出,现在的学生普遍都不知道上大学到底应该干什么,正因为如此,他们上了大学,反倒不读书了,很多学生连学业都没有完成,就去参加各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