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时代变迁声音发烧友记录声音里的长春
李雨楠是一个声音痴迷者。采访机是他随身不离的伙伴,听到有趣的,就会“扛”在肩头,跟对方聊一会儿。2004年,李雨楠到电台工作,拿到采访机,反复听着自己录的那些声音,感觉很不一样。“声音里的世界,总是让你可以有无数种想象。”在街上遇见的人、看见的事,他都会停下来录一段,然后回家安安静静地剪辑,“过程很让人享受。”
2012年,他决定去采集那些属于长春的声音,“它只属于长春,它只存在于长春。”
整整一年时间,他录制了周云蓬长春演唱会、有轨电车的变迁、长春街头“暗语”大搜集、作家梅娘的长春之行、快乐的交通协管员、重庆路2012、长春之夜、儿童公园的老人、初春的一场大雪后、高考2012、长春最后的老茶馆、长春文庙祭孔大典等多份音频资料。后来,李雨楠的同事也加入这个行列,也和他一起录制音频。目前,这18段音频全部被他放在了吉林广播网和自己的豆瓣小站上,名叫“声音纪事”。
人们常说语言反映时代,其实声音一样可以。停运改造前的54路有轨电车与轨道的轻言慢语、即将拆迁改建的新民胡同老茶馆的喧嚣;著名作家梅娘,94岁高龄重返故乡长春寻根的苦楚;盲人歌手、诗人周云蓬再回母校长春大学专场演出,则变成了不可复制,无法重来的珍稀史料。那是城市的记忆,只存在于那一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