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附中另类的语文作业把文言文译成英文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Hoping and despairing are neighbors.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Although we got the good horses,they can not show their talent with the stupid guys.At last they died sadly by the side of the stable.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Hoping and despairing are neighbors.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Zou fixed his eyes on Xu when he came the next day.At last he realized Xu was more handsome than himself especially when he was standing in the front of the mirror.
东北师大附中明珠学校班主任刘老师是教语文的,他叫刘大博,2008年从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研究方向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本科是中文系,对欧美文学比较感兴趣,选择读了研究生。让学生把文言文翻译成英文,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从他带的这个班上初一开始,他就让学生把小段文言文翻译成英文。但最初的时候,绝大多数学生都不理解。
“我最初听到老师留这样作业的时候都蒙了,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就已经很费力了,而且我英语学得还不好,让我把文言文翻译成英文,这不是难为人吗?”班长刘轩铭说。
“我听到第一感觉就是奇怪,然后就想自己能不能做到。”学生郭鑫说。
为什么这么做?刘大博给出几条理由:
首先是要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种方式谁也没尝试过,他们会觉得很好奇;
第二,学生想把文言文翻译成英文,必须要仔细地研究,真正明白语句表达的含义,这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第三,不能按照中国人的讲话方式逐字翻译,而是要研究外国人说话的逻辑;
第四,语言是用来交流和传播的,希望在学生心中种下小小的对于中国文化传承和传播的火种。“我希望有一天,我的学生可以用外国人听得懂的方式,向他们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刘大博说。
现在学生们都已经喜欢上了这个作业。“真正照着老师的方法去做就会发现,这的确是一件需要沉下心来仔细研究的事情,老师让翻译的语段基本都是考试的重点,记忆确实很深刻。”刘轩铭说。
“不单单是明白表层的意思,是做到真正的理解,理解里面的含义,理解这些话过了这么多年,我们为什么还要学。”学生宫泽夫说。
“之乎者也”这些字怎么翻译?“这些都是语气词,没有实际意义的忽略不计,如果是带有疑问语气的,就用英文的疑问句翻译出来。”刘大博说。
作业少但是都很有特点
刘大博不仅仅让学生把文言文翻译中英文,他还经常让学生学习英文的原著,“很多诗歌,我都希望学生读原版的,比如《沙与沫》,有的学生译出来,要比教材翻译的水平高。”刘大博说。
刘大博受同学们欢迎,还有一个原因,留的作业少。“他不给我们留那种简单重复性的作业。”郭鑫说。
“老师留的作业多是开放性的,例如这篇文章的背景是什么样子、作者还写过其他什么作品、这篇文章在现代有什么样的意义……”吴春阳说。
而对于刘大博来说,现在让他最头痛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作文。
“他们的经历太少,没有接触社会和自然的时间,写作文用的都是作文班里的方法。”他说,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分享,借鉴其他老师的做法,他在留作文的时候,把班上的同学每四人分为一组,写一篇作文。第一个人写完了,其他三个人来评阅、修改;第二个人再把修改后的文章加上个人的见解,重新写出来。“这样的好处是,虽然一个月只写一篇作文,却比一个月写四篇收获还大,而且知道了别人看我文章时的感受,从同学们的讨论中收获到更多。”学生王笑天说。
思路新 家庭教育很重要
刘大博坦言,初中的老师最不好当,“初中的孩子普遍还没有形成固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而老师是与他们相处时间最长的人,你的一言一行,都极有可能成为学生的‘榜样’。这里的‘榜样’是中性词,有的人吸收的是优点,而有人吸收到的是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