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网站新闻 > 教育新闻 >  乡村语文教师出版《课改日记》

乡村语文教师出版《课改日记》

发布时间:2012-09-08 09:05:10   作者:  来源:新文化报  浏览:   【】【】【

从教17年的乡村语文教师——辽源市东辽县安石一中的王永明,7年写了一部35万字《课改日记》、国家级课题结题两项、获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

1996年,刚刚从教一年的王永明,由于工作需要,从劳技教师转为语文教师,“我不是语文科班出身,先天不足,只好硬着头皮上讲台,尽管课前认真备课,精心准备,但课堂教学中仍感力不从心,有时笑话百出。”

  天生不服输的王永明决定一定要当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从此,他开始给自己补课。他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学习,同时还在教法上下了工夫,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在课堂上,他与学生平等对话,互相交流,给学生提供大量读写的空间,创设展现学生个性的舞台。借此,他探索出“开放式读书”、“开放式评价”、“开放式批改”等教学方法,形成了“开放式语文教学”体系,成功的教学方法也使他所教授班级的语文成绩在中考中名列前茅。

  2003年9月,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铺开,王永明受命编写学校的校本教材。在寒假里,他起早贪黑,根据家乡(原椅山镇)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文化特色以及经济发展状况,以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形式,终于编写出近8万字的手写稿教材——《探究椅子山》,这也是那个学期整个县里唯一交上的校本教材作业。

  王永明除了自己的语文教学之外,又成为了校本课教师,从此,校本课的课堂转移了,大黑背山、椅山水库、农田地里、砖窑采石场……都能看到他和学生的身影。令他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对校本课表现出极大兴趣,对其中的实践活动内容有着强烈的探究欲,甚至有一名学生因为下学期还要开设校本课而打消了辍学的念头。

  在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他带着学生观察乡村的事物、体验乡村的生活、分析乡村的现象,再让学生把校本课中的活动情况写到作文中。学生的作文变得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编写校本教材的过程中,他悟出一个道理:要想发展自己、提高自己,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给自己挑毛病。于是,学习、反思就成了他在正常教学任务完成之后自己给自己下达的指令。

  就这样,他7年写的35万字《课改日记》出版了,里面收录了他275篇课改日记、52个教学故事、77篇教学心得,他的“教学思合一”理论还获得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成果三等奖。

快速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