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网站新闻 > 本地新闻 >  东北方言贼拉有文化

东北方言贼拉有文化

发布时间:2012-07-16 08:59:01   作者:  来源:新文化报  浏览:   【】【】【
经典东北方言

  寻思:思考,想

  咋整:怎么办

  隔路:贬义,意为特别,与众不同

  浮流:特别满,形容水要溢出的样子

  唠嗑:聊天

  稀罕:喜欢

  解嘎吱:过瘾

  被护:被子

  那疙瘩:那个地方

  整个浪儿:全部

  甩剂子:“一甩剂子走了”,意为很不高兴地走了,不管了。

  上外头:上厕所

  上赶子:主动

风靡网络的东北话版“泰坦尼克”“手递给我,别赛脸啊!”“不介,你再来,我急眼了……”站在船舷边的杰克和露丝满口东北腔,搞笑对白雷翻众网友。

  在很多域外人看来,东北话土得掉渣,却“笑果”十足,善于制造那些被国人口口相传的流行语。但是,这就是东北话仅有的标签?记者试图穿越地域和时空的界限,探寻东北语言更为深邃的过去和未来,发现火辣的东北话实是多民族文化在白山黑水之间悄然融合的产物。借用白岩松的话说:“黑土地不仅长庄稼,还长出有魅力的东北话,有魅力的不仅是东北话,更是背后扎实并厚重的黑土地文化。”

  辽宁省凤城市检察院检察官黄殿礼注意到了东北方言书面语使用过程,“一名当事人叙述殴打被害人的过程时,说用脚‘卷’了一下,我在做笔录时,写成了踹,结果当事人核对笔录时提出异议,说‘我跟他无冤无仇,只是卷了一下,哪有‘踹’那么严重?’一字之差,就出问题了。”黄殿礼说,为了真实反映案件事实,尊重案件当事人的叙述,就得如实记录、如实反映。

  2010年12月,黄殿礼与人合著的《魅力东北话》正式出版,书中收录了作者20多年攒集的5000多条东北方言俗语。黄殿礼告诉记者,他搜集东北方言最初的想法就是办好案件,后来成了爱好,觉得传承老祖宗几百年口口相传下来的东西是一种责任。

  省著名文化学者、民俗学专家,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曹保明几十年致力于抢救挖掘东北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这其中也包括对东北方言的研究。接受记者采访时,曹保明把东北方言的形成与发展归纳为两个关键词:地域和民族。这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俗语不谋而合。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地域特色会形成不同的人文景观,自然会产生与之相随的民族文化。

  东北地广人稀,是很多少数民族崛起之地,这些土著居民粗犷、豪迈的性格遗传给了后世。冬日里,刺骨的寒风在一马平川的东北大地呼啸,锻造出东北人简短有力,富有节奏感的语言风格。

  加之近代几次大移民(也称闯关东)和新中国成立后军垦等相融合,又把东北地域文化推向新的高潮,给东北话注入了新的活力。

快速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