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老师看内地高考作文
许子东
内地作文题条框多
相比之下,我觉得内地的一些作文题还是条框太多。乍一看,很新鲜,内容很丰富,但是细品起来,问题就多了。我曾经评论过,四川卷给出的材料“手握一滴水”太文艺腔。
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主任许子东:
我写《船主与漆工》
恐怕会不及格
许子东7日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形容今年内地高考作文题时用了三个字:太文艺。他说:“内地作文题目不是太实就是太虚,无从下手。做学生的真是太苦了。”这番言论迅速引起网友热烈关注。昨天,本报记者电话采访了许子东教授,他详细阐述了他的观点。
新文化:您如何评价今年内地的高考作文题?
许子东:这个问题,你不是第一个问我的了。还是我一开始的看法,实在看不懂。那个《船主与漆工》,看完以后我就困惑得要命,满脑子是问号。后来,我还读给朋友听,朋友第一反应就说“那个船主是不是想杀掉他的儿子?”我们先不说这个父亲是不是要谋杀船上的小孩。但是这种不符合常理的逻辑,很让人费解。这个父亲知不知道有这个洞呢?如果说他不知道有这个洞,他怎么会知道油漆工补过这个洞?这个就不成立了。如果他知道有这个洞,他怎么会让孩子再出海呢,这不是要把孩子送死嘛。如果出题时在材料中适当加入一些词汇,比如是不是孩子是偷偷将船开走的等等,就清晰了很多。
新文化:如果让您来写《船主与漆工》这个作文,您有信心吗?
许子东:假如我是考生,看到这个材料,我没有信心写出来的作文得到高分。因为我对这个题目有疑问,我要是反潮流一下,按我的思维去完成,不知道在作文中指出材料错误是不是可以得分。恐怕会不及格的。
新文化:一般香港的作文题目都是什么?他们坚持的方向在哪里?
许子东:香港今年教育有关键性的变动,它是“三改四”,原来香港的大学是三年制的,从今年开始改成四年制,然后中学就减少了一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动。
但是香港作文的章法是没变的。香港高考文学写作,可以分为片段写作和长文写作,学生可以从多个话题中选取一个发挥。片段写作要求比较具体,集中测试写作的基本能力,有字数限制,题型多样,可以是看图写作,有时也限定写作方法,例如“运用两个比喻描述肚饿的感觉”、“刻画一个心胸狭窄的人”等。
作文题目的要求也比内地要宽泛许多。比如说,以前曾出现过一些题目,例如《排队》、《第二次》、《看话剧》……都是大家实际生活中的平常事。学生不会有很大的距离感,也有让一些有能力的学生发挥的空间。
长文写作方面,有些类似内地高考作文,文白不拘。例如2011年的题目《照镜子》,2009年的两个长文题目:《那眼睛在看着我们》、《密码失效》等等。这些题目都很有特点,给学生们留有发挥的余地,也不做作。
像密码失效这样的事情,咱们都有可能遇到。上网、提款时是常有发生的事情,学生们也不会觉得陌生。同时,在题目上,一些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也有上升空间,可以以“心灵的密码失效”角度去写嘛。有想象力的学生完全可以拾级而上。
另外,香港的大学在对学生国计民生考试方面,做得也非常成功。记得是在2006年、2008年,香港的大学在内地招生面试时,绝大多数涉及的是有关国计民生的考题。例如《老人越来越多,会对这个社会产生什么影响?》《你有什么解决办法?》《你对婚前同居看法如何?》《如果给你300亿,你如何去改变中国现状?》还有更让学生兴奋的题目,像《如果你跟胡锦涛会面,你会跟他讲什么?》等等,这些考题,让考生在考试过程中不仅增长了见识,更加感觉和体会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性。
新文化:看来,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许子东:嗯,相比之下,我觉得内地的一些作文题还是条框太多。乍一看,很新鲜,内容很丰富,但是细品起来,问题就多了。我曾经评论过,四川卷给出的材料“手握一滴水”太文艺腔。因为高考批卷过程很多都是工序化,所以出题时也应该有相应的考虑。
新文化:需要怎样的改变呢?
许子东:可以借鉴香港的经验。我现在经常为香港中学语文教材出书把关。教材中也有很多作文题出现。香港的出题思路是,既要保证普通学生不会被难倒在题目上,也要让有能力、有想象力的学生有发挥的空间。优秀的题目应当让考生尽量减少误会。这样才能两头兼顾,不要让学生一看到题目就被难倒,得不到很好的发挥。